5月15日,沙特和美国签千亿军售大单,还会买中国装备吗?

近期,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中东之行,尤其是他与沙特阿拉伯之间签署的那份规模空前的军售协议,无疑在全球军贸市场投下了一枚震撼弹,不仅重新定义了中东地区的军事平衡,也悄然间在中美两国之间铺设了一条新的竞争赛道。 当特朗普总统的专机缓缓降落在沙特首都利雅得的国际机场,一场关于军售的较量已然悄然拉开序幕。 1420亿美元,这个令人咋舌的数字,不仅标志着美沙两国军事合作的又一高峰,也悄然在中东乃至全球的军贸领域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。 然而,在这场看似美国独占鳌头的交易中,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却悄然成为了舆...


近期,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中东之行,尤其是他与沙特阿拉伯之间签署的那份规模空前的军售协议,无疑在全球军贸市场投下了一枚震撼弹,不仅重新定义了中东地区的军事平衡,也悄然间在中美两国之间铺设了一条新的竞争赛道。

当特朗普总统的专机缓缓降落在沙特首都利雅得的国际机场,一场关于军售的较量已然悄然拉开序幕。

1420亿美元,这个令人咋舌的数字,不仅标志着美沙两国军事合作的又一高峰,也悄然在中东乃至全球的军贸领域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。

然而,在这场看似美国独占鳌头的交易中,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却悄然成为了舆论的焦点:沙特为何在这次的军购清单中未能见到F-35A隐形战机的身影?这背后,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与博弈?

特朗普政府此番中东之行的成果丰硕,不仅涉及能源、国防、科技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投资协议,更以高达1420亿美元的军售订单震惊世界。

这份协议涵盖了空天能力、防空反导、海陆安全、陆军现代化以及信息通信升级等五大核心领域,意图全方位提升沙特的军事能力。

然而,在这份看似完美的军购清单中,尖端的F-35A隐形战机却意外缺席,这背后实则是美国为维护其在中东地区盟友——尤其是以色列——安全优势而进行的微妙技术封锁。

美国深知,一旦沙特装备了F-35A这样的顶级隐形战机,将极大地改变地区空军的力量对比,甚至可能对以色列构成潜在威胁。

因此,即便沙特有意愿也有财力购买,美国政府也极有可能通过技术限制或出口管控的手段,阻止这一交易的达成。

这样的做法,既是对盟友安全的承诺,也是对地区军备竞赛的一种遏制。

面对美国的技术封锁,沙特并未选择被动接受。

相反,他们开始更加积极地寻求军事采购的多元化,而中国则成为了他们眼中的重要伙伴。

事实上,中沙两国在军事领域的合作历史悠久,从上世纪80年代的东风-3A/21弹道导弹,到近年来的PLZ-45火炮、彩虹/翼龙无人机以及红旗-17AE防空系统,中国武器凭借良好的性价比和实战表现赢得了沙特的青睐。

更为重要的是,中国在新型装备领域的突破,如激光反无人机系统、高超音速武器等,进一步激发了沙特的购买欲望。

尤其是当F-35A等尖端装备难以触及之时,歼-35等中国自主研发的先进战机更是成为了沙特心中的理想选择。

沙特对于歼-35的浓厚兴趣,不仅是对中国军事实力的认可,更是对中美在中东军贸市场平衡态势的一种微妙平衡。

虽然特朗普在中东之行中大肆宣扬自己的“胜利叙事”,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协议和订单来提振国内支持率,但美国此举的真实意图和实际效果却值得商榷。

首先,这些协议和订单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质意义。

在过往的经验中,美国大型军售协议的执行率往往大打折扣,此次的1420亿美元军售协议也不例外。

其次,美国通过技术封锁来维护盟友安全优势的做法,虽然短期内能够有效遏制地区军备竞赛,但长远来看却可能引发盟友的不满和离心。

相比之下,沙特在军事采购上的多元化战略则显得更为务实和灵活。

他们清楚地认识到,依赖单一国家的军售不仅存在风险,也难以满足自身不断增长的安全需求。

因此,沙特在保持与美国合作的同时,也积极寻求与中国等国家的军贸合作,以弥补自身在尖端武器装备方面的不足。

这种多元化的采购策略,不仅有助于沙特提升综合国力和应对复杂安全挑战的能力,也为中美两国在中东军贸市场的竞争提供了新的舞台。

特朗普中东之行所引发的军售风波,不仅是对地区军事平衡的一次重新洗牌,也是中美两国在全球军贸市场竞争中的又一次直接交锋。

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,美国试图通过技术封锁和盟友支持来巩固自己的领先地位,而中国则凭借性价比优势和创新能力不断拓宽市场份额。

而沙特等中东国家则在这场博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,他们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格局。

然而,无论中美两国如何在军贸市场上展开角逐,最终的目标都应该是推动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。



相关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