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前1046年,周武王姬发率领牧誓八国,在现今河南鹤壁淇县与新乡卫辉一带的牧野,与商王朝的军队展开了决定性大战,最终商朝灭亡,周朝崛起,取而代之。此战堪称周朝建立的起点,标志着周朝由此走上了历史舞台,开始了长期的统治。 周代商,西周实行的是“封邦建国”的分封制,旨在通过封地方式安抚各诸侯国家。周天子被称作“王”,而封爵的级别分为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五个等级。由于周天子的地位特殊,封给最高等级的公爵国,这类国土属于最有权力的诸侯国。西周分封的公爵国有多种说法,包括六公国、七公国、八公国等。 六公...
公元前1046年,周武王姬发率领牧誓八国,在现今河南鹤壁淇县与新乡卫辉一带的牧野,与商王朝的军队展开了决定性大战,最终商朝灭亡,周朝崛起,取而代之。此战堪称周朝建立的起点,标志着周朝由此走上了历史舞台,开始了长期的统治。
周代商,西周实行的是“封邦建国”的分封制,旨在通过封地方式安抚各诸侯国家。周天子被称作“王”,而封爵的级别分为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五个等级。由于周天子的地位特殊,封给最高等级的公爵国,这类国土属于最有权力的诸侯国。西周分封的公爵国有多种说法,包括六公国、七公国、八公国等。
六公国是焦国、祝国、蓟国、陈国、杞国、宋国,七公国则多出虢国;八公国则再加入了虞国。值得注意的是,虢国和虞国都是姬姓国家,与周王室血脉相连,而焦、蓟、祝、陈、杞、宋这六大公爵国,原本则属于周之前的其他王朝的后裔。这些公爵国的设置背景深刻,反映出周朝对这些国家的特殊重视和安排。
西周初期的分封,诸侯中有七十一个,其中姬姓国家占了五十三个,而异姓诸侯仅有十八个。特别是,最高等级的公爵国中,异姓诸侯占据了其中几个重要位置,这一现象背后藏有深远的历史含义。
这六大公爵诸侯国分别代表了周朝之前六大王朝的遗族,它们是:炎帝、黄帝、唐尧、虞舜、夏禹、商汤等一系列历史人物的后裔。让我们逐一了解这些公爵国的背景与历史。
展开剩余78%封国档案
焦国:
焦国的开国君主为炎帝的后裔,姜姓。周武王亲自封赏该国,焦国的疆域最初位于今天的河南三门峡,后来经历了多次迁徙,最终定居于山东济宁嘉祥县一带。焦国的历史约有420年,从公元前1046年起,直到公元前620年左右被鲁国吞并。焦国的历史十分动荡,其疆域变化与周围其他姬姓诸侯国的争斗密切相关。焦国与虞国相邻,两者同属于姬姓国。
蓟国:
蓟国的始封君为黄帝的后裔,伊姓,周武王授予其封号。蓟国的疆域位于今天的北京地区,然而该国在春秋时期显得异常低调。尽管存在约390年,最终还是被北方的燕国吞并。燕国逐渐发展成战国时期的七雄之一,吞并蓟国为其扩展势力的一部分。
祝国:
祝国的开国君主为尧帝的后裔,祁姓,由周武王授封。祝国的疆域位于今天的山东济南一带。祝国的历史约有278年,但在公元前768年,齐国逐渐吞并祝国的领土,最终使其灭亡。此后,祝国的部分领土为齐国所用,为齐国进入中原地区提供了关键的通道。
陈国:
陈国的开国君主为舜帝的后裔,妫姓,起初的封号为陈胡公。陈国的疆域位于今天的河南商丘和淮阳县一带,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国运波动。陈国历经五次亡国和复国的变迁,最著名的便是公元前598年、前534年等几次灭国复兴。在公元前342年,陈国终于被楚国彻底吞并,结束了其辉煌而悲凉的历史。
杞国:
杞国的始封国君为大禹的后裔,姒姓。最初杞国的疆域位于河南开封一带,后来在西周时期经历了多次迁徙。最为重要的迁移发生在春秋时期,杞国由于内外压力逐渐东迁至山东一带。公元前445年,杞国被楚国灭掉,存续时间达到600年。
宋国:
宋国的开国君主为商纣王的兄长,子姓。最初封地位于今天的河南商丘,后来进入东周时期,宋国进行了一些重要改革。在春秋时期,宋襄公积极响应齐桓公,成为春秋霸主之一。公元前638年,宋国与楚国发生泓水之战,最终失败。在战国时期,宋国在激烈的争斗中被齐国、楚国等大国所吞并,至公元前286年灭亡。
这六大公爵国在历史的波动中经历了不同的命运,有的早早灭亡,有的则留存较久,遗留下不少政治教训和历史遗憾。它们的命运不仅影响了当时的历史局势,也为后来的历史故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参考价值。
发布于:天津市